社区养老服务属于物业管理基本服务吗(为什么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
文章阅读关键词:为什么要社区养老、为什么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
原标题:社区养老,不怕失败就怕不做
文章摘要:哪怕只有10%的老人愿意接受社区养老,或许人少反而容易起步开展,不妨可以先试试,必竟养育之爱下传大于赡养,更多老人与子女生活付出多于颐养,保证餐饮安全健康不难,医疗方面可以先与社区卫生医疗部门合作,小区环境卫生是物企强项,无非增加些娱乐设施;;相关支持政策频发,如《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已然指明方法和方向,为何多数物企未能响应实践,率先行动拔得头筹;
社区养老,不怕失败就怕不做社区养老如同一块烫手山芋,不仅物企动心,其他行业也有所觊觎。然而想归想做归做,能够深入用心经营的头部企业鲜见成果。
相关支持政策频发,如《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已然指明方法和方向,为何多数物企未能响应实践,率先行动拔得头筹?
走访多家知名物企获知企业担忧:
1
养老服务业大部分如同物业行业,微利运营,企业动力不足;
2
某企业做了调研,仅有17%左右受访者明确愿接受社区养老,更多则选择子女照顾;
3
对民政财政等部门的政企合作有所顾忌,无合适专人或者主动请缨者愿意冒险尝试,运营效果无法预判,担心支持资金难以争取;
4
古谚“90不留坐、80不留饭、70不留宿”,媒体报道帮助老人的反面案列太多,常有老人为减少子女负担或因孩子能力不足,把责任甩给施助者,帮而得不偿失。
以上四点是企业共同的担忧。
人类本身仅有吃和性的刚需,其他所谓刚需都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比如古代大气温度低于现今,夏季伏天居所或树荫足以纳凉,空调是大气升温和城市规模后形成的刚需产品,再比如有线电话发明之前,人们靠书信和传话与外人交流,贝尔之前没有调研,电话也根本不是人能提到的刚需,只因执着于个人想法便发明电话,却大大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刚需不仅需要引导和培养,还要承担设计制造等系列风险,空调和电话都是先制造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伟大刚需创造。
那么社区养老没有成熟模式之前,同样不是刚需。从根本上说,国内物企发展源于地产母公司业务输出,基因深处创新精神稍显不足。创新一定是冒险,1492年,哥伦布要是预先知道托勒密关于地球周长的计算(是实际周长的1/3)根本就是谬论,绝对不敢冒险航海寻找新大陆(甚至临死前都以为美洲大陆是印度)。
居家社区养老到底能有多难呢?哪怕只有10%的老人愿意接受社区养老,或许人少反而容易起步开展,不妨可以先试试,必竟养育之爱下传大于赡养,更多老人与子女生活付出多于颐养,保证餐饮安全健康不难,医疗方面可以先与社区卫生医疗部门合作,小区环境卫生是物企强项,无非增加些娱乐设施时常维护,设专人引导,以真诚服务的心态运营,相信变坏的老人毕竟是少数。听说过为了保健品公司业务员完成销售任务,有老人拿出退休金帮忙的,当然这有违道德法律,却足以说明真诚可以换得人心。
社区养老于物业企业是近水楼台。万物云CEO朱保全先生曾说:物企错过了社区广告、快递外买、社区电商,一直在错过。或许是基因原因,但屡屡把眼巴前守着的产业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捷足先登,最后来不及追赶,留下感慨兴叹。
现实中太多老生常谈,当年曾亲历某事,比如比马云更早做电商,比如有机会入股拼多多,都没当回事,最终失去成就事业的机会。言下之意是自己不愿做,但依然感觉良好,因为是那些机会主动找自己。呵呵!何尝不是自欺欺人,粉饰缺少眼光、还有勇气和胆量。
社会和市场始终都以变化状态存在,死守既有利益的市场规律结果是越守越少,最终消亡。
进军社区养老,政府已经指明了方法和方向:试点、探索、完善、成熟、复制。
社区养老试点一旦做好,于物业企业必定一举多得。
重要意义
首先项目丢不掉,基础收入有保证,需要上调物业费好商量。
第二,有助于满意度提升,业主由顾客向家人转换,可以大胆开展增值服务,算个小账:100平米高层住宅物业费每年大约1500-2500元,其他的家政、维修、必需品先不考虑,光是每个人的生活费平均可以达到物业费的10倍。
第三,于物企品牌荣誉大大加分,有助于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第四,获得政府补助。
第五,通过经营实践积累经验心得,加以复制推广。
最后,不怕失败,就怕不做。
物勤联帮是首家为物业后勤单位及其外围供应商(企业和个人)信息互通建立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平台致力于展示信誉较好的物勤外围供应商资源,为物勤行业人才提供就业服务,为物勤单位提供专业全面的技术法规资料、行业动态和公告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