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赡养协议(签养老协议有用吗)
文章阅读关键词:不养老协议怎么写、签养老协议有用吗
原标题:签了这样的协议,就不养老了!说不过去…
文章摘要:分析: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义务的履行是强制性的,并不能通过子女之间协商就可以规避,另外法律也考虑到现实情况,也作出了例外规定,那就是子女协商赡养协议有效性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父母本人同意,否则无效;;因此,其子女之间的协议并不能直接左右其对财产的处置,那么肯定有人问了,后期老人去世了,财产不还是归子女分割吗,在老人生前约定协议怎么不行呢;
签了这样的协议,就不养老了!说不过去…76岁的张老太和刘大叔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三个子女就两位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协议:
大儿子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照顾母亲生活起居;二儿子赡养父亲直至去世;女儿由于外嫁,离得比较远,对其赡养义务在协议中没有明确约定。
同时,三人在协议中一并对父母的财产进行了处理,协商将老人的一套两居室归大儿子所有,一套一居室归二儿子所有。张大叔去世后,刘老太将子女三人诉至法院,要求每人每月给付赡养费800元。
二儿子以已经履行协议约定的赡养父亲的义务为由,主张少承担赡养母亲的义务,女儿以自己已经出嫁,协议中未约定其赡养义务,亦未分得财产为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以案说法
1、子女之间的赡养义务能否约定?有没有条件限制?
2、子女之间能否对父母的财产分割进行约定。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我们来看下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分析: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义务的履行是强制性的,并不能通过子女之间协商就可以规避,另外法律也考虑到现实情况,也作出了例外规定,那就是子女协商赡养协议有效性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父母本人同意,否则无效。因此,本起案例中,起诉赡养费是应该被支持的
(网络图片 侵权即删除)
第二个问题:老人的财产处置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九条 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
分析:父母是财产所有权人,根据物权规定,对其财产拥有处分收益的权利。因此,其子女之间的协议并不能直接左右其对财产的处置,那么肯定有人问了,后期老人去世了,财产不还是归子女分割吗,在老人生前约定协议怎么不行呢?
分析:老人生前财产归老人所有,老人可以在这个时候处分:买卖、赠与、租赁等,子女不能干涉,如老人死后,财产则直接依据继承法律规定处理,老人生前有遗嘱的按遗嘱,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当然,对于那些没有进到赡养义务的可以少分。因此,子女之间私下的协议约定并不能直接左右老人财产的归属。当然,如果生前老人和子女一起达成协议 ,约定清楚死后财产的分割,那么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